
这是我在“微信读书”APP 上阅读的第二本书。
《山茶文具店》是一本温柔、静谧、治愈的小说。在湘南鎌仓的宁静街巷中,祖传文具店的继承人蒲月,用一封封代笔信件,为不同人生的节点添上了注脚,也让我们重新思考了亲情、生活与自我和解的意义。
一、亲情,是人生绕不开的课题
2025年4月26日,读完整本书之后,我写下这样的点评:
亲情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。
我和波波有一些相似之处。少年时,我很不喜欢我爸对我的严厉,于是11岁的时候离开县城,在城市市区的一所重点中学读初中,长住在学校里。当时的交通并不发达,高速有四五百公里,单程要花六个小时,经济开销也并不低。
我以为这样就可以摆脱我父亲,事实却确实如此。在初中三年的时光里,我父亲大约一到两个月会来看望我一次。
后来啊,就是三年高中与四年大学。我进入了这所中学的高中部,去了隔壁省份的一所重点大学,虽然距离变远了,但交通也发达起来,坐高铁单程也是五六个小时。
可是我马上毕业,又到了更远的城市去工作,单程高铁➕飞机更是八九个小时。
我离父亲越来越远了。
读波波与祖母之间复杂又深沉的关系,不禁让我回望自己与父亲之间的距离——不仅是空间上的,更是心理上的。原来我们并没有那么不同,我们都在慢慢学着理解父母,也让自己被理解。
二、日常生活的诗意与不快
4月15日,我曾写下这样一段:
相比于充满挑战的生活,我更喜欢这种朝九晚五,上五休二的田园生活。
不时会有委托代笔的客人前来,讲述各自的故事,生活也不会显得无聊。
山茶文具店的节奏令人向往,平凡之中藏着故事,代笔人不是说话的人,却听遍了各种人生。
但阅读的体验也不总是愉快的——
在阅读时打开笔记,经常看到一些偏激、民族主义、煽动性别对立的评论,总是让我心情一下变糟糕。
app提供了拉入黑名单的功能,隐藏用户评论。我到现在已经拉黑了三十多个用户,希望之后的阅读体验能变好吧。
三、摘抄:那些值得铭记的句子
这本书最动人的,不只是故事本身,而是那些如信笺般细腻的语言:
“泪腺仿佛变成了磁铁,瞬间吸收了世界上所有的悲伤。”
“我想借由灰色的墨水表达他们内心的谦卑,但那绝对不是悲伤的颜色,云层的后方必定有一片蓝天。”
“因为手上没有满意的邮票,最后上网订购了十五年前推出的邮票。十五年前,刚好是这对夫妻结婚那一年。贴上累积了相同岁月的邮票,似乎可以象征某种意义。”
“夜色仿佛把额头和鼻子贴在山茶文具店的玻璃门上偷看我。漆黑的夜色中,我的脸庞宛如上弦月映照在玻璃门上。”
“把信投进投信口的瞬间,听到了轻轻的‘咔沙’声。一路顺风。简直就像送自己的分身出门旅行似的。等待回信的时光也很快乐。”
“这个世界也许就是这么一回事。只要有缘分的人互相协助、彼此扶持,即使与有血缘关系的家人关系不睦,也能获得他人的支持。”
这些句子让人慢下来,也让人重拾对人情与联结的信任。
四、回忆与共鸣:生活的影子
我在阅读过程中,也不断将书中情节与自己经历勾连:
🧠 童年的回忆
想起小学三四年级时,父母让我去参加象棋培训班,每周末去一次,算上来回走路,基本一下午就过去。
其实我当时并不想去,象棋嘛,玩玩就好了,为什么一定要刻意学习怎么赢。
原文:“我忍不住冷静思考,为什么在这么热的天气里,我还要刻苦练习这些自己根本不喜欢的书法?”
🎭 关于羞耻与成长
这真的很重要。
原文:“所以,现在遇到曾知道我‘一〇九辣妹’时期的人,我会觉得很丢脸。如果可以,我希望他们即使看到我,也不要跟我打招呼,把我当空气就好。”
💔 婚姻的结束也是一种尊重
当年的宾客见证了婚姻的开始,理应有权利见证婚姻的结束。
结婚与离婚应当是平等的。
原文:“当年参加婚礼的宾客名单,如今用来寄发离婚通知。”
🎪 人生如“走球”
看到“走球人生”这个词语时,脑海中的第一个画面是马戏团里正在表演的小丑,ta脚下的橡皮球不停滚动,小丑滑稽地站在橡皮球上,为了不摔下去而不停奔跑。
原文:“他认为地球就像一颗大橡皮球,自己的人生就像自由地走在这颗球上。”
🌱 偶尔的感慨,也是活着的证据
记不起上一次这么感慨的日子是哪一天,也不知道下一次这么感慨的日子在什么时候。
原文:“活着真好。”
⌛ 关于等待
不太认为小孩子天生就会等待,或许是发生过一些事情,让QP妹妹切实经历过焦虑产生不了帮助。
原文:“这孩子从小就很习惯等待。”
五、写在最后
这本书让我想起很多,也让我更愿意停下脚步听别人说话。
就像书中所说:
“无论任何时候,周遭人们所看到的我,都比我看到的自己更多。”
我们可能都需要一点“书信”的节奏,慢慢看见生活,看见彼此,也看见那个真实的自己。
2025 年 3 月~2025 年 4 月,阅读时长 7 小时 53 分钟